任教通識科達三年之久,其吸引之處莫過於多元代的教學模式: 小組討論、辯論比賽、影片觀賞等等,教學內容如寶藏般豐富,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學突顯了教學相長的深層意義,也嬴取了不少同學的掌聲。
不過,除了少部份數據和漫畫解讀外,大部份的考核模式皆以文字表達,因此,學生對於文字的掌握能力可說是尤其重要,成為通識科成績的關鍵。不但如此, 現今學生對於文字的閱讀量甚少, 大部份時事資訊可能透過電視或其他影音媒體獲得, 這樣, 學生某程度上也難以將這些立體資訊轉換成文字。
筆者相信中文成績絕不反映了通識科的成績, 但考生起碼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身邊不少學生的DSE中文成積只有2等, 但他們在通識科成績卻是5, 5* 等。關鍵問題在於學生能否在短時間裡如何懂得篩選大量的閱讀材料, 並將他們有系統地記錄下來。經驗之談, 縱然筆者是一位通識科老師, 但也甚少將閱讀的資料有系統記錄下來, 反之, 不管是天文地理、人生百態, 總之是有關人本的知識, 我總是愛上了接觸資訊。
在地鐵車上裡, 有不少人低頭盯著手機的螢光幕, 不知他們是在玩遊戲、上社交平台還是閱讀小說。但有多少個人是拿著雜誌和書本, 他們彷彿是外星人來襲地球, 但偶爾筆者看見穿著校服的學生拿著書本, 只不過是拿著教科書, 準備應付明天的測驗考試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