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星期五

學習DSE通識 最重要的五件事

       同學們常常問老師︰「如何讀好通識? 」、「如何考好通識?」 作為老師,我會先答為什麼(WHY)的問題,而不是如何(HOW)的問題或什麼(WHAT)的問題。然而,通識就是沒有絕對答案,每一個同學必須理解自己為什麼需要學習通識,到底是為了升大學,還是想學會如何做一個人。其實,學習通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設有階梯的學習進程,絕不能粗之過急,當你發現從為什麼(WHY)的問題找到一點亮光的同時,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以下的十件「事」。

檢視能力/ 技能
一、基本語文能力
無可否認,面對通識的「考核」必須具備是一定的語文能力,包括︰讀、聽、寫等的能力,透過語言工具( 特別是文字) 作為重要的評估工具,即反映同學在通識考核表現的能力。如果同學只有小學程度的中文能力或患有嚴重的讀寫障礙/ 語言障礙等,絕對會導致通識的表現欠佳。記得,我曾經教過一位患有中度至嚴重讀寫障礙的學生,你可理解他的程度是書寫一句約有十多字的完整句子時,有超過5個字以上的錯別字。即使我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或適切的教學方式,他始終未能取得合格成績。

二、基本理解資料的能力
無論是卷一或卷二的考卷,同學必須閱讀資料,將資料的內容能夠歸納成通識所學的概念,這個過程不是由0變去1的過程,而是像螞蟻搬家的漫長旅程。例如︰當資料提及自由行如何令傳統老鋪逐漸消失時,同學們需要指出這是一個關於文化範疇的領域,並引伸出文化承傳等課程關鍵字。
另一個困難點是閱讀數據和漫畫題,大部份同學都能描述數據和漫畫的細節,但假若同學未能將相關資料概念化,絕不能考取最高評分。

三、掌握題目背後的問題
老師們不是隨意出卷︰不可能看到有相關課題的剪報便設計題目,便著同學按著資料完成題目要求便可。通識是有課程的,老師們要按著課程大綱設計題目,儘管不是直截了當地問生活素質的優次,而是修改了題目的字眼,要求同學思考題目背後的問題,例如︰市區重建的正反立論,同學要考慮一系列的因素,如︰持分者的見解等,或同學可將題目還原成簡單的題目︰市區重建有哪些因素和限制,考慮市區這些都是同學們熟悉的做法。

四、思路清晰
大部份同學未能回應題旨、離題的原因都是在設定討論方向時出現了嚴重的錯誤。一般而言,為了確保有效論點成立,我建議同學在建立論點、推論的時候,將段內所有課程概念詞連繫,確保自己在與課程有關的概念進行推論,從而加強推論的成立。

五、時事觸覺
通識議題一般分為恆常議題和突發議題,為了要準確地建立有效的論點、論據,同學必須熟悉相關議題的背景知識,例如︰拉布,同學必須運用大量的背景知識來處理這條公開考試題目。但由於考評局可用作考核的議題題目,同學根本不可能完全靠TIP,還是實實在在的多讀新聞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