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

淺談通識教育科的「分工」

為了方便教與學,不少學校會將通識科「拆件」,通常會有以下兩種安排。

一、分配給不同老師負責各單元,「絕佳配搭」是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心理學/社工/輔導
今日香港:社會學/人文學等
現代中國:中史
全球化:世史
公共衛生:生物
能源、科技與環境:化學/生物

各老師以他們的專才教導學生該個範疇的知識,讓學生有足夠的知識基礎支援下學習。不過,這種方式需要大量時間和人力配合,例如:各同備課,亦未能照顧跨單元之學習;而且通識科的思考方式亦有異同,學生對於學習模式會有較大的拉扯。

二、一位老師負責整個課程,共同備課,老師通常具備社會學/通識教育的訓練。

現時有不少通識老師一位老師負責一班,連續三年任教,老師和學生較容易掌握課題的連貫性,老師亦清楚學生的學習進度,但老師的備課時間較長,同學的思考框架較單一。

不過,本人觀察所得,由一位老師全權負責一班同學的教學,似乎未免有點過重。老師要備課時間較長,未有全面的知識基礎裝備學生。但如將通識過份拆件,會使科目變得散亂,欠缺其整全性。因此,本人建議應該有兩位老師負責一班教學,有時共同教學,有時各自教學,老師的背景應為理科+人文科/理科+文科。此乃補足了兩者之長短。本人想強調一點,學習通識科要具備科學精神,實證舉例、邏輯論證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同學最忽略了這一點,因此,那些正反舉例,駁論,沒有立場,成為了學生最經常出現的毛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