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星期一

教育旅程上的一點苦


生活有點苦,苦中帶點澀,澀得想將苦水一口吐出。

原本我以為我能夠這點苦水一口氣嚥下,無奈這點苦積存而久,吞不下。我中學畢業於所謂地區名校,成績不佳,勉強升上大學,沒有幾支火箭,當教師的勇氣也隨這些英文字母而消失。成績差歸因於懶惰、資質差、學習動機低……新高中由文理分流的模式轉向多元,學生可選擇文理商兼讀,隨意選修;以往我初中成績尚算不俗,級名次也在中上遊,除中英文外,每科都七八十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選擇-條自己不願走的路。

從事教育必須經歷過被拆毀被建立,由名校走到特殊學校,目的只在於拆毀自己舊有的框架,透過接觸更多的老師、同學和課程將新的教育思想植入,坦言這個過程苦不堪言。每種教學旅程總有同路人,不論是教師、教學助理,或與教育有關係的人。分享教育的內容有點難過,難過在於教育制度磨滅人心,也在於有些人視教育看得太過片面。從文憑教師和學位教師的二分,令教師內部架構分化,爭上位,講人脈,花言巧語,各形各色,層出不窮;從教育制度的轉型,大量教師、教學助理入行到大量裁員,只不過是短短兩三年間的事。學校的內與外,是經歷變化周期,我們的心也開始融化。

不少學校專挑高考成績好,或兩三個碩士學位的人當教師,確保教學質素穩定。最近有幾位朋友向我透露,學校短短在出廣告三日之內,已經收到四、五百份求職信。其中,逾半具備碩士學位或教育文憑,而不少應徵者薪金要求只不過是一般教師的一半。教席在激烈的競爭下,也矮化教師的尊嚴。如此畸形的教育生態,只會培養出畸形的學生,教育制度沒有全盤的整理,忽視了教育生命的整全性,將新入職老師推向邊緣。教育界的要求不算苛刻,但我們還是要發聲吧,爭取我們的權益和尊嚴。

(寫於2012年6月28日)

Band 3 通識教師之苦


教師桌上已批改或尚待批改的簿堆起來比我還高。

自九月起,每次進到課室總是戰戰兢兢,當每次喉嚨變得乾澀,聲線變得沙啞,想到原來我的教學是多麼吃力的一回事。有時候,我會故意將課室的擴音器的聲量調至最高,目的是我想將說話轟進同學的耳朵裡,但我愈是用這種方法掩飾教學的不足,我便會感到自卑。

腦子裡的概念錯了
課堂的趣味性不高,同學會將專注力轉移在其他物件上。老師似乎要設法將學生的專注力重置在學習上,這樣的動作難度很高。有時候,一整天的課只有共一兩個同學在睡覺、幾個同學在違規,我卻是花很大氣力很多時間在不必要的事上,將大部份同學的學習機會扼殺了。要將故意搞事的同學放在一旁、將愛睡覺的同學訓斥或安排他們服務同學等方法所製造的滋擾性確實不輕。

眼中的好好老師
老師或同學經常讚我是一個「好好老師」,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我愛學生,學生也尊重我,但改善的地方可是多了,有時候我沒有給予整班學生「最好」,以為編排教學上遷就學生的能力、本質,並著以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而忽略了課室整體的學習互動。什麼是「好」,到底至今我仍說我是一個不好的老師,起碼最基本的是沒有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有效學習。

被批改的天職
一般而言,老師的考績以觀課、改簿等作評量的標準,但至於什麼是「好」老師,似乎沒有統一的標準,學生似乎也沒有對「最受歡迎老師」寫下一個定義。所以,從來老師的評量方式沒有單一的標準,如果有的話,也是對老師們的不公平,但教師們每天似乎承受著不必要的「被批改」。老師不可能是會棟篤笑的黃子華,也不是拿起鞭子的馴獸師,更不會是一種會算命的風水師。

2013年3月8日星期五

備戰2013文憑試

三大提示

穩打穩紮下的生存者
依考評局的預言,今年題型變異,同學面對新型題目與格式時必須格外小心,以穩打穩紮的求存方式為奪星目標,建議同學以溫習恆常議題為軸心,配以時事加強溫習內容。起碼,同學在不同類型的題目下,能夠奪取穩定的分數。另外,無須浪費時間貼題,但面對卷二題目,必須要展示同學的論說技巧。

非背誦的溫習模式
距離考試日子尚有一月,同學切忌放棄通識科,只需將以往的筆記、剪報和最近留意的時事反覆溫習。記下一些重要字眼:如人物、事件、或一些名人語句,適當時拋一拋書包起了重大的作用。另外,多讀高質素文章或社評能大大提升同學的論說能力。

一反以往,狀態大勇
要記住解題是臨場應試的重要一環,同學須解清楚題目才好下筆,往往同學胎死腹中的原因是解錯題或愈寫愈離題,基本上「不離題」而等於「不死身」,立於不敗之地。字數多寡固然重要,但緊記不離題、分段清晰、有條理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