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閱下列取材自刊於 2007 年 3 月 12 日本地某報章的一篇報道﹕
中國能源發展何去何從?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會議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若有可能,應盡量用無污染或低污染的能源。例如,依賴煤作為主要能源在污染及開採安全上都帶來不少問題,而盡量改用再生能源何可以減低污染。(a) 參考以上資料,為什麼溫家寶總理提出「低污染、高安全」的能源發展方向?試加以解釋。(8 分)
通識考評網頁指出:通識教育科是新高中課程要求學生修讀的四個核心科目之一,目的是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並加強他們批判性思考和獨立思考能力。延伸回應題旨在「提供更廣泛的層面,讓學生展示所學的各種高階能力,例如深入剖析自己的經歷,展現創意思維和以有系統的方法來表達等。」(香港中學文憑通識教育科評核大綱 2012)
考試局既有一定的評分參考-盡量列出溫家寶總理提出能源發展方向的可能性,但它絕不可能將所有合理的答案包括在內。因此,評卷老師必須考慮到同學如何展現創意思維和有系統的方法來表達。同學儘可能以自己在校內學習過的概念,例如: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等應用在此題目上,另外,同學必須舉出例子(媒礦工人的安全)加以解釋和說明。
對於大部份考生來說,此類題目屬於高難度題目。同學一方面要對中國時事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理解,並能舉出若干的例子;另一方面,同學要以高階的思辯能力將已學概念連繫和運用,提出具有「深度」的見解,最後以有系統而又清晰的表達方式作答。
雖然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年3月)指出「通過不同科目或學習領域的學與教,可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這些能力還可以遷移到其他學習情況中使用。香港學校課程訂出九種共通能力,包括: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但本人教導數名患有嚴重讀寫障礙的學生,雖然他們資質不錯,但他們無法以「正常」文字方式作答,多有白字,且句子既不通順,又難以理解。但無奈地考評局只能以「加時」25%,此乃考試制度下之悲涼。